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新型耐温聚合物微球的封堵特性研究
马永宇, 林梅钦, 王志永, 刘俊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1): 48-5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1.009
摘要475)   HTML    PDF (1627KB)(129)    收藏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微孔滤膜过滤实验研究了一种双交联结构新型耐温聚合物微球的形态、溶胀性能、耐温性能及封堵性能。结果表明,微球原始形态为表面较为光滑的圆球形,粒径主要分布在200~300 nm,微球在矿化度10 000 mg/L的水溶液中140 ℃下溶胀30 d后约溶胀了5倍。随着溶胀时间、溶胀温度和微球浓度的增加,微球对微孔滤膜的封堵能力逐渐增强,140 ℃下溶胀30 d的微球封堵效果最强;随着滤膜孔径的增大,微球封堵效果减弱。微球在140 ℃下溶胀30 d后依然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说明微球具有良好的耐温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阳离子聚合物对孤东原油乳状液的破乳研究
方洪波,林梅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 31 (04): 57-6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8.04.011
摘要409)      PDF (1770KB)(210)    收藏
选用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阳离子度和分子质量的阳离子功能性聚合物,分别测定了其与孤东原油模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Zeta电位、O/W 型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当阳离子功能性聚合物的分子质量相近时,阳离子度越大,其对O/W 型乳状液的破乳效果越好;在所研究质量浓度范围内,阳离子功能性聚合物质量浓度较高时, 其破乳效果较好。油水界面张力和Zeta电位结果显示,阳离子功能性聚合物对O/W 乳状液的破乳机理为界面电中和机理。加入阳离子聚合物后,能中和油珠表面电荷,促使油珠聚结,且高分子聚合物有“桥联”作用,加快油珠聚结, 从而实现O/W 乳状液的破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降黏剂对塔河稠油油水界面性质和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李浩程,赵德银,高原,张娟,汤晨,林梅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 31 (02): 37-4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8.02.007
摘要564)      PDF (2646KB)(211)    收藏
选用两种不同种类的降黏剂-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分别测定其与塔河稠油采出液的油水界面张力、界面剪切黏度、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以及降黏效果。研究发现,水溶性降黏剂可以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油溶性降黏剂则主要影响界面剪切黏度。水溶性降黏剂利于形成油水乳状液,油溶性降黏剂可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并达到较好的降黏效果。此外,将两种降黏剂进行复配,在一定条件下复配体系的降黏效果及乳状液稳定性相对单一体系都显著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亚毫米级交联聚合物微球对核孔膜的封堵作用
林梅钦,赵 冀,唐永亮,王 倩,范家伟,王 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2): 18-2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2.004
摘要662)      PDF (5022KB)(423)    收藏
      通过过滤实验对SMG-mm 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大小和核孔膜孔径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MG-mm 微球分散体系对不同孔径的核孔膜的封堵效果差异很大,特定压力下存在一个与微球大小匹配最好的膜孔径;当质量浓度和膜孔径相同时,压力对微球的过滤结果有显著影响;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微球分散体系的质量浓度和过滤压力增加,封堵效果越好,但是当质量浓度超过最佳值后,封堵效果变差;SEM 观测结果表明,微球粒径与核孔膜孔径最佳匹配时才能形成有效的封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河稠油活性组分对油水界面性质和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赵 毅,胡景磊,李浩程,钟荣强,季俣汐,林梅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6): 32-3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7
摘要534)      PDF (3832KB)(434)    收藏
针对塔河稠油采出液,测定了稠油采出液的黏度、含油量、含水量等,并将其分离出沥青质、胶质和蜡组分,分别研究了这3种组分对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以及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沥青质和胶质作为天然的乳化剂,能使油水界面张力明显降低,且油水界面剪切黏度大小顺序为:沥青质>胶质>蜡,说明沥青质能稳定油水界面膜。此外,将胶质加入模拟油与模拟水所形成的O/W 乳状液稳定性最强,其次是沥青质和蜡组分;而使模拟油与模拟水所形成的W/O 乳状液稳定性最强的是沥青质,其次是胶质,蜡组分最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渤海油田弱凝胶与泡沫复合调驱体系优化
张云宝, 刘文辉, 魏娴娴, 赵洪娟, 李若琳, 林梅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6): 76-8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6.016
摘要418)      PDF (3488KB)(388)    收藏
采用流变、 常规量筒法、 扫描电镜及显微镜, 研究了优选出的3种弱凝胶与S D发泡剂的复配体系的 起泡性能、 黏度、 稳定性以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 起泡剂与弱凝胶复配之后, 体系的各项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复配 体系半衰期增大, 泡沫黏度增大, 稳定性增强, 明显优于单一体系。在弱凝胶与泡沫复合调驱体系中, 凝胶易在气泡 表面形成吸附膜, 将泡沫包裹在内部, 增强了气液界面的黏度, 使得泡沫不容易发生聚并破裂, 从而增强了泡沫的稳 定性以及黏度, 使得其半衰期也增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盐质量浓度对交联聚丙烯酰胺微球性能的影响
杨海林, 张云宝, 刘文辉, 林梅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46-5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10
摘要474)      PDF (1257KB)(273)    收藏
采用核孔膜过滤、 填充砂管、 流变、 动态光散射( D L S) 及显微镜研究了盐质量浓度对交联聚丙烯酰胺 微球的形态、 大小及封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盐质量浓度下微球对核孔膜均能形成有效封堵; 填充砂管实 验结果表明, 盐质量浓度对聚合物微球的封堵强度影响相对较小, 而且对微球在填充砂管中的深入性能基本未造成 影响。随剪切速率增加, 微球分散体系的黏度有所增大, 呈现出轻微的胀流性质, 且盐质量浓度对交联聚合物微球 流变性的影响不大。随着盐质量浓度增加,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球的立体感更强, 微球的粒径变小, 但变化幅度较 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固体颗粒对O /W 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董朝霞, 罗婷, 林梅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3, 26 (6): 55-6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3.06.012
摘要471)      PDF (3203KB)(374)    收藏
采用表面张力仪、 界面黏弹性仪和Z e t a电位仪, 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的固体颗粒( 纳米S i O2、 钠基蒙脱土) 与驱油剂( 碱、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作用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颗粒与 N a OH作用使得油滴表面Z e t a电位绝对值增大; 固体颗粒与烷基苯磺酸盐作用, 油水界面张力增大, 水相固体颗粒使得油水界面剪切黏度减小; 固体颗粒与 HP AM 作用使得油滴表面Z e t a电位绝对值明显增大。固体颗粒与碱作用时, 其低质量浓度不利于 O /W 乳状液的稳定, 而高质量浓度( 8 0 0m g / L) 则有利于 O /W 乳状液的稳定;固体颗粒与烷基苯磺酸盐作用使得 O /W 乳状液稳定性增加, 而与 HP AM 作用则减小 O /W 乳状液的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临界CO2 微乳液与烷烃的最小混相压力研究
董朝霞,崔波,李翼,林梅钦,李明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3, 26 (1): 40-4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3.01.010
摘要439)      PDF (2237KB)(373)    收藏
超临界CO 2微乳液是由超临界CO 2、H 2O、表面活性剂AOT(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和助表面活性剂C 2H 5OH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采用体积可变的高压可视装置研究了超临界CO 2微乳液与烷烃的最小混相压力(MMP),考察了烷烃碳数、温度、水和表面活性剂摩尔分数对超临界CO 2微乳液与烷烃的MMP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 2微乳液能明显降低烷烃与CO 2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且随烷烃分子结构中碳数增加,最小混相压力降低幅度也越大。随AOT含量增加,超临界CO 2微乳液与十二烷间的最小混相压力变化不大。低水含量时,超临界CO 2微乳液体系与十二烷最小混相压力在各温度下均低于十二烷/CO 2的最小混相压力。超临界CO 2微乳液与十二烷的最小混相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LWZ强凝胶压井液的室内评价
汪成,林梅钦,李明远,王永杰,李禄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6): 39-4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6.010
摘要549)      PDF (946KB)(382)    收藏
采用HAAKE RS600流变仪和凝胶测压装置对LWZ高强度凝胶压井液成胶前后的交联体系的流变性质和耐压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 ℃下LWZ基液为Ostward de Waele流体,黏度只有120 mPa•s。黏温曲线表明基液表观黏度随温度增加逐渐降低。强迫振荡应力扫描、频率扫描和定应力定频率扫描实验均显示LWZ凝胶具有高弹性的特点,且凝胶的屈服值为172.4 Pa。100 ℃下LWZ强凝胶在直径为126 mm、高1 m的N80管中耐压强度达0.057 5 MPa/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核孔膜孔隙的匹配关系
林梅钦,左清泉,刘刚,彭勃,李明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42-4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10
摘要516)      PDF (329KB)(317)    收藏
采用核孔膜过滤、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光散射(DLS),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KYPAM-II与核孔膜孔径间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通过不同孔径的核孔膜时的过滤曲线、过滤前后溶液的粘度、质量浓度及聚合物分子线团大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聚合物KYPAM-II溶液通过孔径0.6~0.7μm核孔膜时,溶液的过滤曲线、溶液质量浓度、粘度及分子线团尺寸大小均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聚合物分子在核孔膜表面发生了明显的滞留现象,容易对孔径小于0.7μm的核孔膜产生堵塞作用。而聚合物KYPAM-II与孔径大于0.7μm的核孔膜匹配关系较好,不会对其造成堵塞。聚合物KYPAM-II与较大孔径的核孔膜相匹配,聚合物与核孔膜孔隙的匹配性主要与其分子线团大小及核孔膜孔隙大小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苏丹高酸值原油环烷酸分离及结构分析
胡科,彭勃,林梅钦,李明远,董朝霞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4): 1-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4.001
摘要889)      PDF (314KB)(450)    收藏
利用复合脱酸剂分离出苏丹高酸值原油中的环烷酸,并用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ESI-FT-ICR MS)及红外光谱(IR)分析了所分离出的环烷酸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苏丹高酸值原油中环烷酸红外光谱在3500~2500,1707,1500~800cm-1处具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为典型的一元羧酸(脂肪酸和环烷酸)类化合物,无二元及多元酸。质谱分析点状图表明,原油中环烷酸以一、二、三环环烷酸为主,其中二环环烷酸含量最多,而且主要是碳数为26~34的二环环烷酸。环烷酸质谱分析点状图点数多且密集,环烷酸含量较为丰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
林梅钦,田丹,林云,王浩,李明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2): 29-33.  
摘要649)      PDF (703KB)(524)    收藏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 电位仪测定了胜利孤东原油模拟油与含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
溶液间的界面特性, 并研究了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浓度对这些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去离
子水中加入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后, 去离子水及模拟水与原油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粘度及油滴表面
的Ze ta 电位绝对值均增大, 原油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溶液间所形成的W/ O 型和O/W 型乳状液稳定性均随聚
合物凝胶颗粒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耐温聚合物微球的封堵特性研究
马永宇, 林梅钦, 王志永, 刘俊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2.009